7月30日,怀集县中洲镇千亩金色稻浪翻滚,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脱粒,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2025年怀集县节水抗旱稻测产推广活动在此举行,1560亩示范田正式开镰收割。
2025年怀集县节水抗旱稻测产推广活动在中洲镇举行。
本次活动由怀集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农业农村局承办,县农业机械总站协办。经专家组现场实测,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78”表现优异,亩产达到601.06公斤,测产结果亮眼。
“6月中旬,怀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但节水抗旱稻经受住了冲击,没有产生损失。”肇庆丰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绿源”)董事长赵长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今年丰绿源在怀集县中洲、连麦、大岗7个镇(街)种植6000亩节水抗旱稻,大部分在洪灾中遭遇水浸,但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仍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态势,堪称“稻坚强”。
节水抗旱稻具有节水、抗旱、易种等特性,且抗洪涝能力较强。
除了具备较强的抗洪涝能力外,节水抗旱稻还具有节水、抗旱、易种等特性,不仅适合水田种植,还能在旱地、山坡地等地类种植。赵长伟介绍,这6000亩示范田以前大部分是旱地、坡地和撂荒地,今年3月公司创新采用无人机旱直播(撒播)、机旱条直播等轻简化种植技术,配合节水栽培措施,成功实现了节水抗旱稻的大面积种植。
“节水抗旱稻不仅易种,效益也很可观。”赵长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与传统水稻相比,该品种省去了插秧、育秧、打田等环节,每亩节省种植成本200多元;在广东丰沛降雨条件下,春夏季无需额外灌溉;加之其优异的抗逆性,在坡地和撂荒地种植时,肥料和农药投入也显著减少。“综合计算,每亩种植成本降低约300元。按当前亩产测算,每亩收益可超600元。”他补充道。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不仅实地观摩了中洲镇旱稻基地的机械化收割作业,还考察了王华兴源农场在零星地块种植的节水抗旱稻长势情况。
中洲镇节水抗旱稻亩产达到601.06公斤。
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院长罗利军表示,怀集节水抗旱稻种植的成功是广东节水抗旱稻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在撂荒地、坡地等边际土地上,亩产能超过500公斤就已经很不错。我们将进一步推广节水抗旱稻,让广东的边际土地都被利用起来。”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陈诺 实习生陈诗敏
摄影:胡港涛
北京股票配资官方网站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