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旅局可能最近睡得不太安稳,因为一位14岁的柬埔寨公主竟然意外成了“文化大使”,把山东的传统文化推上了热搜。先是她在央视一展歌喉,演唱《沂蒙山小调》让这首山东民歌成为热议话题,随后她又踏上了王羲之的故居,身着淡紫色的泰式长裙,梳着公主辫,认真写下“沂”字的模样,立刻圈粉无数。有网友看得都心疼:“这姑娘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野生代言人’!”
从东南亚最美公主到“中国通”,珍娜的成长轨迹简直像是开了挂。要知道,14岁的她已经做了不少人一辈子都没做过的事。
首先,珍娜的中文能力堪称“惊为天人”。去年的一次央视节目上,她穿着汉服、用标准的普通话演唱《沂蒙山小调》,歌词清晰、发音准确,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内流量明星。视频在B站播放量破千万,山东的网友们都为她点赞:“这姑娘唱得比我们本地人还地道!”
其次,她把临沂的名字推上了国际舞台。珍娜那一版《沂蒙山小调》成为了临沂文旅局的宣传片。甚至连当地的煎饼摊大妈都跟着学了起来:“小公主都唱我们这儿的歌,煎饼火了啊!”
再来,她最近到王羲之的故居学习书法,这一幕也让网友们纷纷点赞。视频中的她穿着泰式长裙,头发编成公主辫,专注地写着“沂”字,每一笔都异常细腻,落款更是工整得让人惊叹。有网友评价:“这‘珍娜’两个字的书法比某些明星的签名还要工整!”
展开剩余71%公主的文化输出,打破了几波“文化误区”
珍娜的这些举动让许多人为之一振,特别是打了三类人的脸。
首先是那些认为“文化输出靠流量明星”的人。内娱圈总喜欢把“顶流”明星作为文化输出的代表,结果呢?某男团在海外演唱会唱中文歌,观众反而喊着“退票”;某女团跳着“似是而非”的中国舞,被网友吐槽像是“广播体操”。而珍娜公主呢?她没有强大的团队包装,也没有热搜加持,仅凭一首民歌、一支毛笔,她成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东南亚圈粉无数。有网友直言:“内娱明星学学人家!文化输出不是靠性感,而是靠真心!”
其次,珍娜的成就打破了那些“星二代靠父母”的偏见。她是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的曾孙女,按理说,应该过着安逸的王室生活。然而,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不一样的人。6岁开始学习中文,8岁登上央视,14岁已能流利使用四种语言交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私下十分努力,练中文时将《新华字典》翻烂了三本,写毛笔字的手指磨出茧子。她并没有依赖家庭背景,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文化之路。
第三波打脸的,是那些认为“传统文化没人爱的”声音。如今,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正逐渐消退,年轻人更多关注韩流、日漫等外来文化。然而,珍娜用她的亲身行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并非过时,而是缺乏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讲述者。当她唱《沂蒙山小调》时,会告诉观众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它是革命老区人民在苦难中写下的歌曲,是对未来的希望;当她写毛笔字时,会问老师:“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能流传千年?”她用行动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的距离,比任何说教都要有效。
文化无国界,真心最能打动人
珍娜公主的爆火,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输出的真正含义:它从来不是“我有什么文化资源可以给你看”,而是“我知道你喜欢什么,我愿意陪你一起走”。珍娜唱中国歌、写中国字,根本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因为她真心觉得这些文化元素很酷。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想把中国的美好,讲给柬埔寨的朋友听。”
回想费孝通先生的那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珍娜公主在14岁的年纪,肩负起了“美美与共”的文化使命。相比那些靠炒作和热搜的流量明星,内娱的娱乐圈大佬们,或许该花点时间,学学珍娜,去聆听年轻人心底真正的声音,把传统文化玩出新意。
发布于:福建省北京股票配资官方网站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